目錄
在當前數據驅動的時代,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tics)已成為企業成功運營和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工具。無論是財務、銷售還是市場營銷,商業分析能夠幫助企業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見解,從而提升決策的科學性與精準性。透過商業分析,企業可以更好地理解過去的業務表現,預測未來的趨勢,並制定最佳的行動方案。
上一篇文章詳細分析了關於商業智慧的一切,本文會從多個角度挖掘商業分析的定義和方法,幫大家梳理商業分析和商業智慧的關聯與異同,並給企業在如何構建數位化方案提供建議。

一、商業分析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商業分析的概念。
商業分析(Bussiness Analytics)指的是使用企业的各项資料來进行趨勢和結果的预测。商業分析涵蓋了資料挖掘、資料分析和預測性建模,這些都有助於企業對業務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聽上去可能有些複雜,用更通俗的方法來解讀,商業是指有組織地給顧客提供所需商業與服務。分析是將研究對象整體的各個部分、因素和層次,並分別加以考察。合起來就是根據一個商業問題逐步分析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那麼,常見的商業分析類型有哪些呢?
常見的商業分析類型
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 Analytics)
- 目的:分析歷史數據,了解企業過去的表現和現狀。
- 方法:使用統計報表、儀表板、數據可視化工具來總結和呈現數據。
- 應用:銷售報表、財務報告、客戶行為分析等。
診斷性分析(Diagnostic Analytics)
- 目的: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解釋為什麼會發生特定的現象。
- 方法:透過數據挖掘、相關性分析、根本原因分析來發現數據中的異常或趨勢。
- 應用:了解銷售下降的原因、探究市場營銷活動失敗的原因等。
預測性分析(Predictive Analytics)
- 目的:根據過去的數據和趨勢,預測未來可能的發展情況。
- 方法:使用機器學習算法、統計模型、回歸分析等來進行預測。
- 應用:銷售預測、客戶流失預測、需求預測等。
規範性分析(Prescriptive Analytics)
- 目的:提供具體的行動建議,幫助決策者選擇最佳的行動方案。
- 方法:使用優化模型、模擬分析、決策支持系統來提供具體的建議。
- 應用:最佳供應鏈路徑選擇、資源配置優化、定價策略建議等。
二、商業分析與商業智慧(BI)的 區別
許多人經常混淆商業分析(Bussiness Analytics)和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概念,兩個概念常被混為一談,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有了將商業智慧和商業分析進行視覺化、具體化的軟體產品。今天就來詳細解讀下,商業分析和商業智慧的區別究竟在何處?
商業分析與商業智慧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兩者的目標不同。
商業智慧注重於描述性的分析。商業智慧能從過去到現在的資料中,分析出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情況,根據歷史資料來找出“what”(發生了什麼)與“how”(如何應對)。根據商業智慧的結論,有效的做法可以持續實施,無效的做法會被捨棄或者調整。進一步了解商業智慧(BI),以及商業智慧(BI)的重要性>>>
商業分析注重於預測性的分析。商業分析使用資料挖掘、建模等手段,從資料中做出預測性的分析,做出有根據的預測。商業分析解答的,更多是“Why”(為什麼發生)。有了商業分析的結論,便可以預見事情發展的趨勢了解背後的商業模式,並及時做出調整。
舉個例子來說明:
某超市根據銷售資料分析得出,周末晚上啤酒與尿布銷售量會增加,並且大部分是一起銷售的。因此,超市的應對方式為:把啤酒與尿布就近擺放並進行共同促銷。
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啤酒與尿布銷售量共同上升的原因是:年輕的父親們周末買啤酒回家看球時,會順便幫家裡的小孩買尿布。

在這個例子當中,從歷史數據中找出啤酒和尿布的關聯(What),並將兩者放在一起促銷(How)就是商業智慧。通過進一步分析找出年輕父親週末會一起購買啤酒和尿布的理由(Why)就是商業分析。通關商業分析的結論,商店可以進一步從資料中研究消費者類似的消費習慣,做出促銷和市場宣傳的舉措。
三、為什麼商業智慧對商業分析如此重要?

商業智慧(BI)和商業分析(BA)間雖有不同,但有緊密的關聯,它們在商業決策過程中扮演著互補的角色:
1、資料來源相同:
兩者都依賴於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料來進行分析。BI 和 BA 都需要先從資料倉儲中提取大量的資料進行處理。
2、分析範圍的延續:
商業智慧聚焦於過去和當下的資料,通過資料可視化工具分析歷史資料,提供有關業務運行狀況的描述性分析。
商業分析則在商業智慧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透過預測分析、資料挖掘等技術,預測未來的趨勢和結果。
3、互補作用:
BI 為 BA 提供穩固的基礎數據和分析結果,幫助 BA 探索更深層的數據趨勢。BI 的結果可以指導商業分析的方向,而 BA 則進一步挖掘原因與未來的可能性。
4、支援不同的決策需求:
BI 幫助企業回顧過去,了解什麼策略有效、什麼策略無效。
BA 進一步支援企業進行前瞻性決策,幫助管理層規劃未來行動方案。
簡而言之,BI 和 BA 是企業數據決策過程中的兩個重要階段,從歷史學習,推進預測行動。
由此可見,透過商業智慧工具來展示歷史資料,進行狀況的描述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現代化企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出重圍,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在過往的歷史資料中,利用商業智慧和商業數據分析,找到企業發展和運營的脈絡,預測未來的商機和方向。並通過專業的BI軟體,找到最適合企業的數位方案,打造企業的發展和運營模式。
這裡推薦兩款商業智慧工具。
1、FineReport
FineReport是一款集資料錄入與展示為一體的報表類BI工具,功能十分豐富。專為IT部門設計,能夠跨系統、跨資料來源整合多業務資料,並以固定報表和戰情室形式呈現,在瀏覽器上提供給需求部門進行查看和商業分析。

優點:
1、多業務系統數據整合:支援跨系統(如 ERP、MES、CRM 等)跨資料源整合,幫助企業打破數據孤島,實現統一數據展示。
2、靈活的報表設計:類Excel設計器+三種報表開發模式(普通報表/word報表/戰情室),可以幫助IT人員快速應對多變的報表需求
3、資料採集入庫功能:提供多樣化資料採集方式,如手動輸入、Excel 批量匯入、行動設備掃碼或 NFC 感應,助企業低成本搭建資料採集應用,填補業務系統無法覆蓋的數據場景,適用於臨時數據收集、紙本數據數位化和非系統化資料補錄。
4、豐富的報表分析功能:具備數據查詢過濾、圖表間鑽取聯動、多元輸出和打印功能,滿足不同部門的分析需求。
5、支援多尺寸螢幕適配:包括行動端、PC 和會議展會大螢屏等
6、炫酷的可視化效果:內建70多種2D/3D圖表和組件,輕鬆實現輪播、捲動等動態效果, 低門檻快速搭建3D場景,非常適合做大屏戰情室
7、在地技術服務與靈活部署:提供強大的在地化技術支援與專案實施能力,並具備靈活方便的部署與整合方案。
2、FineBI
FineBI和FineReport同屬BI公司帆軟,是他旗下的另一款自助式BI產品,和FineReport是互補的存在。彌補了FineReport在數據引擎和即席分析上的不足。作為一款自助式BI產品,FineBI專為企業用戶設計,核心目的是讓業務人員能夠在不依賴 IT 人員的情況下,自行進行數據探索、分析和可視化,實現數據驅動的決策。

優點:
1、自助式數據分析:用戶可以通過拖放操作創建報表和儀表板,無需編寫代碼。這種簡單易用的操作界面讓業務部門也能輕鬆進行數據分析。
2、強大的性能優勢:採用自研引擎Polars,提供即時和抽取數據的兩大模式,在常見的數據量(100萬-1000萬行)區間內,多個場景計算時間在同類產品中有絕對的優勢。輕鬆做到億級數據秒級呈現。
3、沉浸式分析路徑:真實還原並最佳化業務分析人員的資料分析路徑,打造沉浸式分析的鏈路,使得業務可以更流暢得完成從獲取資料,到最終形成分析結果並共享的全部資料分析環節,整個過程不會被打斷。
4、具有見解和洞察力的故事儀錶板,數據之間可進行任意聯動、鑽取、跳轉等OLAP分析操作
5、能实现企業級平臺管控:用戶管理、定時調度、許可權管理以及系統個性化設置,進而支撐起各種業務主題分析
三、常見的商業分析類型

這是著名的諮詢公司Gartner於2013年總結、歸納、提煉出一套商業分析的框架,可以很好地解決企業內部的商業問題。
商業資料分析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洞察資料背後的規律,基於此,企業可以制訂決策、並採取相應措施和行動,進而達成想要的結果。這是商業資料分析的最大價值所在。
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 Analytics)-發生了什麼?
故名思義,該層次主要是對已經發生的事實用資料做出準確的描述。
- 目的:分析歷史數據,了解企業過去的表現和現狀。
- 方法:使用統計報表、儀表板、數據可視化工具來總結和呈現數據。
- 應用:銷售報表、財務報告、客戶行為分析等。
- 舉例:比如某企業本月訂單簽約額比上月增加100萬,至1100萬,但是訂單履約率從上月的98%下降到了95%,庫存週轉率從上月的0.8下降到了0.7。
診斷性分析(Diagnostic Analytics)-為什麼會發生?
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對我們的幫助不大,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為什麼發生。
- 目的: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解釋為什麼會發生特定的現象。
- 方法:透過數據挖掘、相關性分析、根本原因分析來發現數據中的異常或趨勢。
- 應用:了解銷售下降的原因、探究市場營銷活動失敗的原因等。
- 舉例:比如經過分析,發現上文提到的訂單履約率下降的原因是成品生產不出來,無法完成交付。而成品生成不出來的原因則是部分原材料的供應商未能按時送貨,導致原材料不齊套,無法開始生產。
預測性分析(Predictive Analytics)-什麼可能會發生?
- 目的:根據過去的數據和趨勢,預測未來可能的發展情況。
- 方法:使用機器學習算法、統計模型、回歸分析等來進行預測。
- 應用:銷售預測、客戶流失預測、需求預測等。
- 舉例:基於上述兩個層次的分析,我們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即原材料供應商的送貨及時率會影響成品訂單的履約率。假如上月某原材料供應商A送貨及時率只有70%,透過建模,我們可以預測本月該供應商會使我們的訂單履約率下降2%。
規範性分析(Prescriptive Analytics)-該做些什麼?
有了預測性分析的結果後,我們無需再做事後諸葛亮,而可以運籌帷幄,在事前就採取措施。
- 目的:提供具體的行動建議,幫助決策者選擇最佳的行動方案。
- 方法:使用優化模型、模擬分析、決策支持系統來提供具體的建議。
- 應用:最佳供應鏈路徑選擇、資源配置優化、定價策略建議等。
- 舉例:上例中,供應商A會導致本月我們的訂單履約率下降,我們可能採取的措施就是把A換掉,但是現在有B和C兩個供應商供我們選擇,該選擇哪個呢?透過分析和計算得出:選用供應商B會比選C的訂單履約率高1%,因此建議選擇供應商B。這就是處方性分析。
四個層次層層遞進,經過這四個層次的分析以後,可以對企業的決策和行動提供有力支撐。
四、商業數據分析的模型有哪些?
上文詳細地說明了商業分析的定義和特點,那麼,常見的商業分析模型有哪些呢?
常見的商業分析模型可以分為行業分析、產品分析、用戶分析、企業經營管理分析等多個種類。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個商業分析的經典分析模型。

1、企業經營管理分析-PDCA循環
PDCA循環最早作為品質管理的方法提出,現在已經演變成企業管理各項業務的基礎方法論,被證明對企業的管理和發展有長足的提升。
PDCA 循環將企業的業務分為四個階段,即Plan(計畫)、Do(執行)、Check(檢查)和 Act(處理)。

PDCA循環閉環的方法論能幫助企業創建一個良性的經營管理閉環,既有“設計”和“執行”,又具備“監控”與“完善”,講求“過程化管理”和“結果化管理”的雙結合。
帆軟行業化團隊使用PDCA循環,使用FineReport打造了多套將PDCA運用到實際業務場景的方案和範例,具體可參見:
2、行業分析-PEST分析
PEST分析是企業與環境分析的基礎工具。企業通過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和技術(Technological)這四大類影響企業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制定發展政策和戰略。

PEST分析法能從各個方面比較好的把握宏觀環境的現狀及變化的趨勢,有利於企業對生存發展的機會加以利用,對可能的威脅及早發現避開。
3、產品分析-波士頓矩陣分析
產品波士頓矩陣分析,也叫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份額矩陣、四象限分析法等。它將產品類型分為四種類型:
- 金牛產品:低邊際收益、低銷售差異象限內的產品群
- 明星產品:高邊際收益、高銷售差異象限內的產品群
- 瘦狗產品:低邊際收益、高銷售差異象限內的產品群
- 問題產品:高邊際收益、低銷售差異象限內的產品群
產品波士頓矩陣分析可以讓企業明確產品定位和市場方向,用以指導後續產品規劃和資源分配。

4、用戶分析-RFM模型
RFM模型是衡量客戶價值和客戶創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根據下方三條指標來描述該客戶的價值狀況。
- 最近一次消費 (Recency):用戶上一次購買的時間。最近一次消費行為離今日越近代表用戶當前的活躍度更高,價值也會更高。
- 消費頻率 (Frequency):用戶在限定的期間內所購買的次數。購買行為越頻繁,代表用戶有更高的活躍度和交易價值。
- 消費金額 (Monetary):核心指標,一般指的是一段時間(通常是1年)內的消費金額。
根據這三條指標可以把用戶分類為5x5x5=125組進行分析,但簡化分析的時候一般只把每個指標分成2類 (1代表高,0代表低)從而得到8組用戶 (見下方3D軸)。

根據核心指標消費金額需要重點關注4組用戶:重要價值客戶(111)、重要保持客戶(011)、重要發展客戶(101)和重要挽留客戶(001)。
RFM模型動態地顯示了一個客戶的消費輪廓,對個性化的溝通和服務提供了依據,可以用來提高客戶的交易次數。
下圖是由FineReport搭建的RFM客戶價值分析看板,FineReport支援點擊頁面進行數據鑽取,可以深入挖掘數據,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客戶價值的深入分析。

5、分析思維-5W2H分析
5W2H分析法又叫七問分析法,它簡單方便,富有啟發意義,因此廣泛用於企業管理、商業數據分析和技術管理,幫助企業做出決策和執行活動,同時彌補考慮問題的疏漏。
發明者用五個以W開頭的英語單詞和兩個以H開頭的英語單詞進行設問,發現解決問題的線索,尋找發明思路,進行設計構思,從而構建出新的發明專案:
- 如果現行的做法或產品經過七個問題的審核已無懈可擊,便可認為這一做法或產品可取。
- 如果七個問題中有一個答復不能令人滿意,則表示這方面有改進餘地。
- 如果哪方面的答復有獨創的優點,則可以擴大產品這方面的效用。

對商業分析的詳細解讀就介紹到這裡!點擊下方圖片或按鈕即可免費試用最新版FineReport所有功能,幫助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快來試試吧!
FineReport在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均提供在地化服務,由帆軟原廠當地團隊做技術支援,二次開發和專案實施。點擊下方按鈕即可免費下載FineReport報表軟體進行體驗,任何技術問題都可以隨時聯絡技術支援工程師,助力你的資料分析之旅!~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按讚,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