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有很多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也有很多是低調奢華有內涵。
帆軟公司(www.finereport.com/tw/)屬於後者!他是報表和商業智能領域的領袖,有4500多家合作客戶,有200000多個的報表開發者,每天有1000000多人通過他們產品的支持進行資料的展示、分析、填報和列印。中國企業500強中,200多家是他們的用戶;中國軟體企業100強中,62家是他們的合作夥伴。
他們老闆更低調,沒有獨立辦公室,沒有騷氣小跑車,沒有如花小秘書,沒有漫天吹牛皮。然而這個世界,老羅在不斷賣書了,馬化騰為騰訊站台了,連李總也在大力推銷高鐵了。作為這個公司的老闆之一,薛寶大大也不願藏在深宮無人識了,於是他在煉數成金的專訪中亮了個像!
可是,料抖的太多太猛,小夥伴們齊齊亮瞎了24k鑽石眼:薛寶大大,我真是醉了。為了對得起您的訪談,我不得不成為標題黨啊啊啊啊。
傳說哥總結能力有限,就貼上訪談原文,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不與世人斗,深藏功與名。
注意!注意!薛寶大大亮相了:Hi,各位朋友們好。我叫薛寶,薛寶釵的薛,薛寶釵的寶。我是帆軟軟體創始人之一,現任帆軟首席帆薯(帆軟愛好者簡稱帆薯)。
Q1、薛寶,您好,請您給我們分享一下創建帆軟軟體的初衷?目前公司團隊如何?
答: 那是在10年前,北方下起了第一場大雪,我的初戀選擇了一個新的男朋友,收入每月2300新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大概20000人民幣),我一賭氣就辭去程序員的工作,註冊了帆軟軟體,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每月的收入超過2300新元。當然,這只是當初選擇創業的一個原因(真實想法,絕對走心)。另外一個原因,10年前,大家普遍用EXCEL或者開源代碼來處理報表需求,但是兩者都有絕對瓶頸。所以,當初我就想做一個類EXCEL的報表軟體產品,解決中國式複雜報表的統計分析需求,並且決心把該產品做到行業內NO.1的水平。當初自己也無路可退,告誡自己如果3年之內做不出成績,就回東台老家種西瓜。有幸的是,得益於帆軟團隊的辛勤勞作,經過10多年的發展,帆軟活下來了,而且活得挺好,根據市場調查統計,FineReport產品現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帆軟成為國內首個銷售額近億的資料分析工具廠商,處於絕對霸主地位。
除了產品,最令我自豪的就是帆軟軟體那些與我並肩作戰的同事們,目前公司人數200人。全國現在共有10個分公司,銷售服務網路基本涵蓋全國各地。公司85%的同事畢業於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985,211名校,他們有的放棄了985保研名額,有的放棄中科院保研,有人放棄了IOE工作機會(十年前,IOE是行業第一個高薪),最早從五百塊一個月收入干起。這10年以來,公司從來沒有招過任何空降兵,也不接納職業經理人,帆軟現在所有的員工,基本都是從一張白紙開始做起,大三暑假過來實習,利用大四一年的實習時間雙方進行工作的磨合,情感的建立,從而一直走到現在。在帆軟公司,沒有明確的上下級之分,你知道的,我們公司沒有一個人有獨立的辦公室,包括我,公司每個人都有一個英文名字,大家都會叫彼此的英文名字,不會出現XX總這樣的叫法,當然了,如果有新入職的同事叫我「薛總」,我會提醒他的。總之,公司能活到現在,並且發展到現在,依靠的就是產品和服務,保證產品和服務的,就是現在一起跟我們打拚的創業者們(對不起,在我來看,我依然用創業者去定位自己),所以,帆軟那些可愛的同事們才是帆軟軟體如今最大的一筆財富。提到他們,我就真的感到非常自豪,真真兒的。
Q2、帆軟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產品為FineReport,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報表軟體作為創業起點?軟體命名方式用「Fine+用途」有什麼說法嗎?
答: 當時看到用友有一款用C++語言寫的報表產品,一年大概可以賣幾百萬,他們沒有java語言版本的,我覺得我要是寫出一個java版本的,怎麼著也可以賣幾十萬吧,就開始寫了,現在想想當時好幼稚(程序員的通病)。這個名字也簡單,我當時寫完了第一個版本,不知道叫什麼名字,我們幾個人就坐下來討論了一番,什麼「快表」,「數表」,「零編碼表」,甚至」薛表「都有人提過,直到後來有個哥們,提到了」好表「,看似中文名很普通,但是翻譯成英文名」FineReport」,的確有那麼一點高大上,然後公司名稱沿用的「Fine」的發音,起名」帆軟軟體有限公司「,當時的我,用現在的詞來講,duang的一下整個人感覺使命感更加厚重了,也更加堅定了我決心把帆軟軟體的第一款產品FineReport做大做強的決心!2011年,公司的第二款產品正式推廣,沿用了」Fine」這個萬能的前綴,由於是BI產品,所以命名為」FineBI」。
Q3、截止到目前,國內外報表軟體的競爭形勢非常的激烈環境下,已經取得國內市場NO.1的成績,帆軟軟體是如何做到的?
答:第一,產品。公司成立一年後,當時我就不寫代碼了,從程序員轉型為專職的產品經理, 開始的時候,每個客戶需求,我自己都認真研究,產品的每個細節我都參與設計,同時因為我寫過代碼,懂得程序員的想法,我設計出來的功能跟研發人員溝通非常順暢。帆軟軟體的產品組從來不會自己YY需求,每期產品版本的迭代,功能的更新,都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我們甚至想過從FineReport8.0版本以後,部分亮點功能用客戶的名字去命名。
第二,服務。「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帆軟服務團隊高效地服務著每一個帆軟的用戶,甚至每年公司開年會的時候,別人都在抽獎做遊戲,他們還是守在公司電腦旁邊悉心地解決每個客戶反饋的問題,非常贊!
第三,團隊。給每個員工更多成長時間和耐心,比方很多公司招聘銷售人員,沒有客戶資源沒有經驗的不要,而帆軟專找「很傻很天真」的應屆畢業生,出成果雖然慢,但最後這樣打造的銷售精英隊伍,人均產出超過250萬,遠超行業水平。
第四,文化。帆軟雖然沒有英雄,但是不缺少雷鋒,他們一絲不苟地做好本職工作,不怕做小角色。給員工良好的工作氛圍,讓員工不要考慮辦公室政治,專註於各自業務和工作。在帆軟很難找出來沒有和團隊負責人吵過架的同事;給骨幹充分放權,市場,銷售,產品,研發,後勤各自發占,如市場方面的投入從來不要所謂的公司高層層層審批,這種組織形式後來被叫作扁平化,而我們十年前就開始了。
Q4、報表軟體主要的核心是什麼?主要目標用戶是哪些?研發中最大困難是?
答:FineReport被很多用戶稱謂「神器」,它最核心的EXCEL+綁定資料列。目標是用戶是企事業單位和系統集成商等軟體企業。在中國企事業單位,報表大部分展現形式就是類excel,但是業務資料又存在資料中,傳統做法是信息中心天天寫sql,天天導出excel,然後用excel透視表做分析。用FineReport的做法,信息中心寫一次sql,並把資料樣式做到瀏覽器端,業務人員通過瀏覽器查看最終結果。對於系統集成商等軟體公司,原來做法是養專業程序員,通過編程和用開源報表工具來實現。並且每個項目中報表的張數都很多。用FineReport之後,只需要懂SQL的技術人員,通過FineReport拖拖拽拽就可以搞定。後期維護也可以轉移給客戶。
研發中最大困難不是代碼質量,而是知識侵權,近5年來,基本每年都有小公司或者個人,盜竊我們的勞動成果,把我們的代碼反編譯後,換個名字進行銷售,讓我很痛心,對於這種盜竊行為我們堅決通過法律手段進行打擊,在此也呼籲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強軟體版權方面的保護力度,我們中國企業做一點創新太不容易了。
Q5、我們知道帆軟軟體在2011年也推出了FineBI軟體,談談這款軟體的具體情況?
答:是這樣的,當初在2009年的時候,帆軟其實已經積累一批客戶。但是通過觀察這些客戶我們發現:隨著企業企業E化的步伐加快,企業信息管理系統逐漸增多,資料量逐漸變大,並且逐漸由」經驗感性化決策「向「資料化管理」過渡,我們發現,不僅僅是FineReport,市面上絕大多數報表軟體,都有一定的瓶頸。什麼瓶頸呢?一是大資料量的問題,系統增多,業務擴大,資料量急劇上升。二是因為隨著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資料分析需求格外強烈,傳統資料分析的方法很容易導致信息部門和業務部門的相互扯皮,造成企業內耗,錯過決策良機。基於這兩大點,我們開發了FineBI這款軟體,主要解決的就是大資料量和業務人員自定義分析的問題。
FineBI從2011年推廣至今,FineBI已經成功應用於國內幾十多家單位,涉及稅務,零售,教育,電商,網際網路,生產製造等各個行業。也許客戶體量現在還沒有辦法和傳統重型BI廠商相抗衡,但是根據我的了解,目前FineBI的幾十家客戶都真正的用起來了,至少業務人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實現了自定義分析,沒有出現採購了1-2年都沒有用起來的客戶,所以FineBI作為國內首款自助式BI分析工具,前景值得被看好。
我們特地做了一段動畫,可以讓大家在3分鐘內了解什麼是商業智能BI、FineBI的特點,以及FineBI相較於傳統BI的優勢。
Q6、據luna了解,市場上現有的BI工具也有很多,簡要的說一下FineBI與他們的比較吧,我相信大家都關注這樣的問題。
答:這樣吧,我把市面上的BI工具分為傳統型和新型兩大類作比較吧,傳統型就是大家熟知的像BO,COGNOS,BIEE等商業智能領域巨頭,新型指的是像qlikview,tableau等BI領域的後起之秀。
傳統型BI工具其實在中國市場已經存在差不多有15年了,主要就是IBM的Cognos,SAP的BO,以及Oracle的BIEE,特別是IBM的Cognos賣得非常好,中國幾乎所有的部委和所有的中央企業,都採購過Cognos,三巨頭的市場份額足夠強大,工具本身功能也十分牛X,但是80%的企業還是沒有使用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BI產品不是賣了工具回去就可以的,還需要有實施,甚至諮詢配套,Cognos這些產品通過代理商的渠道和關係把產品賣出去後,代理商沒有能力,也沒有動力去讓客戶真正用起來。
新型BI工具的代表:瑞典的Qlikview和美國的Tableau,這個兩個公司改進了水晶報表的設計方式,用dashboard的布局,解決了業務部門人員自己製作簡單報表的問題,這個創新幫助他們快速風靡全球,但是他們的缺點是只能做很簡單的分析報表,往往就是幾個圖表的堆積和聯動,但是國內企業的複雜報表需求是普遍存在的,新型BI工具遇到此類問題往往束手無策。
FineBI作為國內首款自助式BI分析工具,面對以上的BI工具,還是具備競爭優勢的:1.可以與FineReport互補,無縫對接,實現企業級資料分析的全覆蓋。2.「傻瓜式」的製表操作,業務分析更加簡單。3.本土企業,客戶需求響應更加及時。4.超高性價比,靈活的授權機制,降低企業企業E化成本。
Q7:帆軟軟體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答: 1.做出一個好產品太難了,我們現在FineReport和FineBI兩款產品還有好多客戶需求要做。我們決心改變傳統軟體「一夜情」的開發思維,要與客戶不斷”發生關係”,在」發生關係「的過程中既賺錢又能讓客戶參與改良產品。
2.受早期華為的影響,再加上當前股市比較忐忑動蕩,公司近些年不打算上市,當務之急,就是做更好的產品,賣出去,公司通過完善分配製度,讓「雷鋒」不吃虧,讓「雷鋒」買得起房,讓「雷鋒」早點搞定丈母娘。
3、公司現在開車上班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得馬上把公司樓下停車位的事情給協調解決了。哈哈。
4、組織相親會,讓牛郎早點見到織女,讓織女早點等到牛郎
Q8:最後,一個公司能堅持10年,中間肯定經歷過很多外人不知的坎坷,是什麼理念堅定貴公司一路走來,直到成為這個行業領導者的?
答:其實吧,這個,就和我當初創業的決心一樣,總結為一句話,就是:「用最初的心,做最永遠的事。」直到現在,我每天還會用這樣的話去告誡自己。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由帆軟傳說哥(微信ID:frbiaoge)原創,接受各媒體轉載。要求保證全文包括版權聲明部分完整性,不得刪改。歡迎大家關注帆軟服務號(微信ID: finesoftware),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finereport精彩內容和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按讚,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