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TwitterLineHatena

為什麼數據分析師需要既懂業務又懂技術?

在企業中,數據分析師們往往分為業務和技術兩大類。兩類能力和工作內容有較大區別,但經常企業在招人的時候都叫:數據分析師。這常使想進門的新人感到困惑。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業務與技術的那些事。

業務 or 技術

業務類分析師,往往在戰略發展部,市場部,會員中心,銷售部,運營部。根據服務的業務部門的不同,他們也可能叫數據運營,經營分析,會員分析,商業分析師等名字。因為各個業務線具體考慮的問題不同,分析思路與體系均有不同,所以會有這種區別。

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主要負責寫PPT而不是寫代碼。他們輸出的是分析報告多於零散的數據。他們的主要工作,包括:整理excel,提供各個業務部門看的常規日周月報;針對領導安排的專項議題(如雙十一促銷、年終規劃、新產品設計)做專題分析;支持領導做需要用到數據的測算、規劃、方案等等。

技術類分析師,往往在IT部、數據中心。根據從事的工作環節不同,他們被分成資料庫工程師,ETL工程師,爬蟲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等角色。在小企業,往往一個技術小哥通吃這些流程。在大企業,一個標準的數據中心,一般都有數據倉庫、專題分析、建模分析三個小組來完成數據開發工作,再大的公司,還有專門負責數據治理的小組。

之所以有這個區分,是因為生產數據,需要一個多層次的複雜的數據系統。一個數據系統,需要數據採集、數據集成、資料庫管理、數據演算法開發、報表設計幾個環節組合。這樣才能把分散在各處的一點一滴的數據集中起來,計算成常用的指標,展示成各種炫酷的圖表。這裡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對應的技術支持和人員工作,因此有了不同的崗位。

只要你深入了解數據分析師,就會發現大家講的最多的一句是:最好就是技術業務都精通。這讓很多新人感到很辛苦。為什麼我不能安安靜靜的當一個程序員?為什麼我不能勤勤懇懇寫ppt呢?非要學另一個領域,看起來其他部門的人也不需要這麼多才多藝啊!憑什麼做分析的就這麼辛苦?

實際上,但凡是做數據分析的老鳥們,都知道技術業務雙精通的重要。這是他們無數次面試失敗、加班到哭、要求升職被拒、背了黑鍋寫檢討之後的血淚總結。剛起步的菜鳥們,眼前還是一片空白,當然看不到這些痛楚。

不懂技術,最終淪為夸夸其談的廢柴

鄙視技術的新人,往往來自那些校招順風順水,進了大企業,500強的總部,以為自己馬上要成為商業精英的人。戰略發展部往往是重災區。這些哥們姐們每天西裝革履和各種老闆交談,寫的ppt動輒5年規劃全局戰略。一種優越感油然而生:我是跟大老闆彙報,那我也是個二老板吧!分析思路才是最重要的!技術都是干臟活累活的!

如果一直這麼優越下去,他們要麼成為靠著「XX企業出身」名頭混吃騙喝的大忽悠,要麼幹了幾年始終在基層崗位徘徊。確實,分析不需要數據,你看歷史上名臣謀士有幾個搞sql,python的?但那是刀耕火種的農業社會的事。分析之所以要加數據二字,就是因為數據能讓分析更精確。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數據來源複雜,加工過程多,計算方式日新月異。不了解技術原理,不掌握數據來源,就無法真正掌控數據含義。脫離數據,空談思路,就會讓自己越來越浮誇。無法在職業發展上更上一層樓。

有意思的是,這些大忽悠們往往坑的是技術部門。因為他們有著「XX名企」這樣金光閃閃的頭銜,往往能混進領導層。遇到這種業務部門的領導,技術部門就倒了血霉了。每天聽他瞎吹各種思路,沒有一個能落地的。你問他:「到底這個分析要哪些維度,哪些欄位?」人家一句:「這不是技術乾的嗎!」你問他:「你預測這個有什麼分析邏輯?」人家一句:「這不是技術乾的嗎!」最後再追殺一句:「我就是要預測,你們去預測!你看人家網上寫了大數據人工智慧就能預測!你不能預測一定是你智能不夠!」

搞笑嗎?一點不搞笑!你要是伺候他的技術部門,每天都是上墳心情去上班,好想活埋了丫的。誇張嗎?一點不誇張,反正陳老師見過,連數據指標對應哪個欄位都搞不清楚還在大談特談分析,不理數據採集有什麼難度,張口就要數據的所謂營銷專家。讓人哭笑不得。

好在,這種人只在陳老師剛畢業的時候比較多。那時候BAT還沒有崛起,外企500強才是眾星拱月般的存在。現在隨著BATJ華為等一眾公司熱捧演算法工程師,使得風氣扭轉,目前熱捧技術忽視業務的佔了上風。

不懂業務,最終排在升職加薪的末尾

鄙視業務的,往往來自剛進入IT部工作沒兩天,抱著:「只要會代碼,工資輕鬆拿!」錯覺的新人。他們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項目,還沒有自己和業務部門開過會。拿著自己主管派來的任務單,兩耳不聽窗外事,一心只會敲鍵盤。於是搭上泰坦尼克駛向kaggle,早辭波士頓,晚賞鳶尾花,沒事就把拉鉤爬。似乎只要把這些網上人人可以抄的代碼自己抄一遍,下一個小龍哥就是自己了。

然鵝,經歷了無數次加班以後,他們開始發現:「為什麼我們的數據質量這麼爛?」「為什麼我們的數據造假這麼多?」「為什麼關鍵的欄位缺東少西?」「為什麼系統這麼糟糕天天老牛破車?」那些在書上的完美案例從來就沒有條件實現。然後小哥們想著肯定是公司小,不規範。跳槽到超牛逼大公司,一定是數據完美,基礎強大。幾經努力跳槽以後,才發現:在大公司,只是一頭老老牛,帶著一群年輕的小牛拉著一輛更大的破車而已,哭。

他們又開始發現: 「為什麼業務方給的時間限度這麼短!」「為什麼業務方要這麼異想天開!」「為什麼明明不合理的需求還要抬出老闆來壓著我們做!」「為什麼做好了就歸功於業務策劃的好!」「為什麼出了問題就是IT的鍋!」。這時候,他們忽然發現隔壁組的組長是如此的機智。每次和業務方開會,都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把那些不合理的需求殺的體無完膚。他們組從來加班少黑鍋小。大部分做技術的小哥,就是從這一刻開始頓悟懂業務的重要性的。

這種抱怨陳老師聽了很多,這種頓悟陳老師也見了很多。因為我就是那個隔壁的組長。稍後會專門分享數據驅動業務的經典案例,讓大家看看如何從一開始就脫離苦海,跳出大坑。

因為本質上,技術是為業務服務的。技術落地的成功,首先從一份高質量的業務需求開始。不能正確的理解業務需求,不能合理的幫助業務方完善需求,不能有效的規避需求中業務陷阱,就不可能有好的產品開發出來。技術開發的成功,需要資金、人力、時間的投入。如果不能為技術找到好的業務場景,就無法從老闆那裡獲得足夠的支持。畢竟大部分企業,做開發是為了掙錢,不是為了燒錢的。而最終考核開發的,也不是你用的技術多麼複雜,而是你對業務有多大幫助。新人們要付出相當的加班辛苦,才能理解到這一層。

業務+技術,至少懂這些

術業有專攻,知識要廣泛,是職業發展的基本準則。特別對數據分析師這樣一個多面手型角色。那麼我們應該了解到什麼程度呢?這裡有個建議:

業務方向分析師:數據採集方式、數據欄位格式、指標的計算口徑與更新時間這三個是必須必須知道的。因為這三點涉及到數據真實性與可靠性。沒有數據質量做保證,什麼分析都是空談。對基礎數量越了解,越能從細節中找到思路;演算法模型的種類與應用場景是必須了解的。因為這涉及到如何選擇分析方法,如何提升分析質量。具體代碼怎麼寫,弄懂就懂。

技術方向分析師:業務部門分工、職責、流程必須要了解。至少職責清晰,知道自己要對接的人到底是幹什麼。自己對應部門常見的業務需求,如銷售分析、經營分析、促銷分析、商品管理的方法要有所了解。在面對業務部門需求的時候,大概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有什麼套路。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需求,規避需求大坑。

文/陳老師
源/「接地氣學堂」

本文已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按讚,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

熱門文章推薦

立即試用,可獲取更多 報表範本和案例

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