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TwitterLineHatena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斷下沉到產業場景中,企業開始更加關注自身硬實力方面的建設,對自動化設備、智慧工廠等的投入占比增大,但往往忽視了產業鏈的波動對企業帶來的巨大衝擊,尤其是全球性的突發事件例如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大多數管理者發現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單純的企業內部硬實力的碰撞,而是供應鏈綜合管理能力的競爭。

其實,在工業4.0中,企業將技術應用於供應鏈分析的方式、供應鏈管理的模式,都與過往大不相同。企業主應首先明確供應鏈面對的機遇與挑戰,利用好數據,輔以合適的工具,完成數位供應鏈管理系統的轉型,打造高效智慧工廠

一、後疫情階段下數位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

突發事件下供應鏈綜合管理能力較低的企業在產業鏈上下游環節中的弱點將暴露無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無法適應頻繁和劇烈變化的產業環境

主要表現在政策與技術等因素。全球供應鏈的高速發展與國際產業鏈的布局重組都對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後疫情階段下各國經濟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撤僑行動以及產能外遷導致的勞動力供給差和訂單損失使得原本就脆弱的供應鏈雪上加霜;同時智能倉儲、智慧物流、雲端供應鏈等技術的突破又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幫助企業更快的適應複雜多變的產業環境。

2.無法應對定製產品日趨大眾化的需求

這主要體現在來自終端客戶的壓力,消費者報告顯示全球超77%的終端用戶希望未來有更加個性化的產品,根據長鞭效應,定製化的產品意味著對供應鏈中游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過程的柔性提高,以及對上游供應商原材料多樣化的要求提高,這導致訂單的履行難度增加,訂單的獲取競爭也日趨激烈。

3.無法做到全流程環節的供應成本控制

供應鏈各環節中生產成本、交易成本、流通成本等的控制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對資訊流、物流、資金流做到全流程的協同、全過程的監控以及全結果的分析。疫情階段停產導致的場地租金和訂單違約成本、防疫措施帶來的物資與人力成本支出,都將給企業資金鍊穩定流轉造成巨大的挑戰。

二、打造數位供應鏈網絡實現互聯協同、產業平衡

在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供應鏈管理模式實現從「鏈式」到「網狀」的進化,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功不可沒。

在帆軟數據應用研究院資深專家任敏看來,數位化供應網絡以數位化手段為核心,由協同計劃、動態履約、互聯客戶、智慧工廠、智慧供應、數位化開發等六大模塊組成,與傳統模式相比,其價值表現在以下三點:

1.多終端流程資訊共享

每一環節的異常都能第一時間反饋到所有相關前後端,提高流程處理效率、市場響應速度以及縮短供應周期,給定製化產品的普及提供了可能。

2.訂單全生命周期實時可視

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貨品從下單、採購、生產、入庫、發貨、運輸、收貨的全過程狀態的實時監控,提高供應網絡的綜合管理能力。

3.全面的供應績效評估

結合大數據技術,對產、供、銷、人、財、物相關系統數據進行整合,實現供應網絡數據的預測分析與績效評估,輔助供應鏈管理者進行決策。

打造數位供應鏈的過程中,業務數據化是基礎,數據價值化是核心,利用供應鏈控制塔可以實現數據的價值變現,通過結果化管理的方式達成數據的查詢、統計和最終效益分析的目的。

供應鏈控制塔的核心思想是PDCA閉環管理理念,利用平衡計分卡進行戰略計劃拆解,再結合帆軟的數據分析工具實現運營過程數據的實時可視,發現供應環節中的經營問題並及時進行糾偏解決,最後達到持續改善績效提升的效果。

供應鏈控制塔用數位化經營的方式實現過程的監控、結果的分析、管理的決策,其整體架構由基礎數據、業務流程、分析體系三部分組成。

通過對供應鏈中物流驅動因素與跨職能驅動因素的分析,總結出供應鏈控制塔六大績效模塊,其中設施、庫存、運輸類指標體現物流績效,信息計劃類指標體現信息流績效,採購和定價類指標體現資金流績效,共同組成了供應鏈數位化經營績效體系。

三、案例解讀:天能集團數位供應鏈全流程管理建設

天能集團是中國一家動力電池製造龍頭企業,為了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加速整合供應鏈上下游產業資源,從14年開始利用FineReport產品打造數位供應鏈全流程管理體系,尋求數位化突破變革,目前已有顯著效果。

天能集團CIO宋銳指出:「天能供應鏈管理的數據鏈管理核心思想是支撐供應鏈各協同部門的按規則行動、用全流程數據透明,消除資訊不對稱,形成統一目標的協同機制,同時消滅過多的供應鏈會議,逐漸形成自驅動協同機制」,在談到供應鏈管理與人才建設的關係時,宋總表示:「供應鏈管理人員自身就是一個數據源,隨時、隨地、隨需的監控供應鏈執行,利用大量的移動實時數據,採用碎片化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供應鏈的全流程數據監控與運營情況診斷」。

天能集團建立訂單全流程績效評估並追責,通過全流程可視化實現過程與結果績效的量化定責,主要體現在門店經銷商渠道的數據透明、型號和區域維度的營銷預測體系、周月細粒度的渠道銷售任務跟蹤體系、產品線每日全局化供需平衡數據的構建、工廠訂單執行預警分析及執行跟蹤、採購執行及核心物料的監控、物料運單執行以及到貨確認等場景,對獨立環節和協同環節的複雜問題進行實時數據預警,引發責任部門的思考與行動,從而提前規避業務管控中潛在的風險。

1.對訂單的流程節點進行跟蹤,判斷對銷售需求端的真實需求和潛在需求是否可以滿足,同時利用FineReport的定時調度功能預警銷售任務不達標的數據並推送給個人及其領導,避免按計劃生產但供過於求;

2.監控不同型號產品的供需數據,並設置3天區間進行預測,為調度提供依據和足夠的緩衝時間;

3.供給端保證訂單能按時完成生產任務並送達客戶,不達標的基地及時預警、快速鎖定原因並細化到每一筆訂單的追蹤,例如下單未達成,利用BI自助分析工具判斷是生產過程半成品出了問題、或是物流有問題,直至到貨確認才是完成閉環;

4.供給保障一方面整體判斷倉庫管理情況,確認庫存和在途中的物料是否充足,另一方面監控採購申請流程的完成進度和預計完成時間。

看完了案例,不如現在就自己動手來嘗試一下免費版的Finereport,離數位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成功轉型更進一步。

更多製造業好文推薦:

行業好文:資料分析助力智慧製造,這5個場景必不可少!

速看!關於數位轉型,你需要知道這些…

斥鉅資買設備卻看不到成效?智慧製造第一步:做好企業資料驅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按讚,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

熱門文章推薦

立即試用,可獲取更多 報表範本和案例

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