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据可视化?定义、示例、类型和设计指南
作者:Jenny.Zhang
浏览:54,389
发布时间:2023.7.30
你一定看过很多数据可视化示例。但是数据可视化是什么意思呢?是图形?是图表?还是仪表盘?
本篇文章收集了关于数据可视化的一切,包括定义、重要性、基本类型。另外,我将介绍数据可视化中的前16种图表类型,并分析它们的应用场景,以帮助你快速选择图表类型。
- 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 为什么数据可视化很重要?
- 常用的五种数据可视化类型
- 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类型并进行设计、如何设计好数据可视化?
1、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简而言之,数据可视化是以图形的方式呈现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从而将隐藏在数据中的信息直接呈现给人们。
但是有一个陷阱:它不仅仅是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数据转化为图形。相反,它是从数据的角度看待世界。换句话说,数据可视化的对象是数据,把可视化作为探索世界的手段。
2、为什么数据可视化很重要?
数据可视化最大重要性是在于它帮助人们更快地理解数据。
寻找堆积如山的信息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但图形和图表可以将无形的信息,转化为可见的图形符号,直接清晰地表达出来,帮助你快速发现关键点。
这还不是全部……数据可视化的其他重要性:
研究表明,人们记得他们看到的大约80%的事情,但只记得他们读过的20%。大脑记忆图像的速度比抽象单词快一百万倍。
所以,可视化数据可以加深人们对信息的记忆。
显示大数据的能力是数据可视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由FineReport构建的仪表板可以集成来自不同资源的大数据,反映实时数据,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因此,人们可以在不同部门的大数据之间建立联系,并监控业务绩效。它为商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 来自FineReport -
3、常用的五种数据可视化类型和示例
3.1 按面积和大小进行数据可视化
区分相同类型图形(如圆柱、圆环、蜘蛛等)的长度、高度或面积,来清晰表达不同指标对应的指标值之间的对比。这种方法将使观众一眼就能看到数据和它们之间的比较。在制作这样的数据可视化图形时,使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精确的比例。
示例:
a、城市班签到
这个城市班签到直方图清楚地显示了不同地区的学生比例。从上图,我们一眼就能强烈的感知到北京、广州、上海的学生绝对比例。
b、联邦预算图
如上图所示,在美国联邦预算图中,资金流以不同的货币流量明确表示,每笔金额所占的比例。
c、企业能力模型蜘蛛图
如上图,通过蜘蛛图可以看到公司在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上的能力接近100分,可以说是出类拔萃。
3.2 按颜色进行数据可视化
通过颜色的深度来表示索引值的强度和大小,是数据可视化设计的常用方法。用户可以一眼看出指标数据值的哪个部分更突出。
示例:
a、单击热图
如下所示,通过跟踪鼠标移动并根据鼠标日志创建热图,用户行为可以通过热图可视化。
b、地震热图
下面的热图显示了地图上每个地方的地震强度和地震强度的分布。
- 来自FineReport -
3.3 按图像数据可视化
通过使用具有真实含义的图像和图标,可以更逼真地显示数据和图表,并可以轻松传达数据的含义。
例如,下图显示了男性和女性图标作为背景的比例。通过将抽象的指标数据转换成熟悉的、易于理解的数据,用户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图形的含义。
3.4 通过概念实现数据可视化
通过将抽象的指标数据转换成熟悉的、易于理解的数据,用户更容易理解图形的含义。
示例:
a、什么是非结构化数据?
大家都知道,悬浮在海里的冰山只是冰山一角。
海底的冰山是冰山的绝大部分。解释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的数据量,通过概念转换的形式描述非结构化数据的特征,非常形象,更容易理解未知和困难的概念。
b、信息图是概念可视化最广泛的表示
如果你对制作信息图感兴趣,你可以参考本站其他文章。
3.5 通过图形或图表进行数据可视化
我们在设计指标和数据时,使用具有相应实际意义的图形来组合演示文稿,会使数据图表显示得更加生动,使用户更容易理解图表要表达的主题。它是最常用的数据可视化类型。
4、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类型并进行设计
这一点我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选择数据可视化类型之前,了解你的数据非常重要。
现在,我假设你了解你的数据,并且拥有正确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让我们继续,为你的项目选择最好的数据可视化类型,并进行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
1)条形图
何时使用条形图?
- 条形图主要用于:据随时间的变化,不同数据的比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垂直条形图:最适合显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
- 堆积条形图:可用于比较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 水平条形图:当数据类别较多且标签较长时可以使用
- 100%堆积:只关注部分整体关系,而各组总值不重要时使用
如何设计?
- 使用水平文本标签:不要使用水平或垂直文本行,以确保标签易于阅读。
- 列间距应适当:列间距应为列宽度的1/2。
- Y坐标的数值应该从0开始:如果坐标原点设置在零以外,就不能准确表达整个数值。
- 保持配色一致:最好使用相同的颜色。如果需要强调数据,可以用另一种醒目的颜色突出。
- 正确排列类别:按单词的首字母排序。
2)饼图
何时使用饼图?
饼状图可以很容易地表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适用于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当数据量很小时,这种方法最有吸引力,也最容易理解。
- 饼图:
- 环形饼图:可以把最重要的元素放在中间。
如何设计?
- 正确定位切片:有两种设计思路。
- 方案A:将最大的部分顺时针方向放在12点。然后,将第二个最大的放在逆时针方向的12点。如上图所示逆时针排列其余部分。
- 方案B:顺时针方向将最大的部分放在12点。如上图所示顺时针排列其余部分。
- 最好不要超过五个类别:当数据百分比太小时,很难在图表上区分区域。如果类别太多,把不重要的放在‘其他’类别。
- 不要使用多个饼图来显示比较关系:使用条形图而不是饼图来比较数据。
- 确保百分比总和达到100%
3)折线图
何时使用折线图?
折线图用于显示时间序列关系和持久数据。它是趋势、积累、减少和变化的良好指标。
如何设计?
- 不超过四行:
- 只用实线:虚线分散注意力。
- 坐标轴应包括零参考线:虽然折线图不需要从零基线开始,但图表应尽量包括它。如果有些小范围有意义,可以缩短比例突出显示。
直接在行尾显示文本标签:
- 线条的高度应与图表的比例相似:线条图的最大高度应为y轴的2/3。
4)面积图
何时使用面积图?
面积图可以显示数据的时间序列关系,与折线图不同,面积图可以清楚地显示数量。
- 堆积面积图:用于可视化零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并显示零件对总额的贡献。
- 100%堆积:用于显示零件与整体的关系。尤其是当整个数量的具体值不重要时。
如何设计?
- 可读性:在堆积面积图中,变量最大的数据放在顶部,变量最小的数据放在底部。
- Y轴从0开始:数据会更精确。
- 不显示离散数据:显示温度等稳定数据,而不是不稳定数据。
- 不要显示超过4组数据类别:数据类别太多会使图表难以阅读。
- 灵活使用透明色:尽量保证不使用重叠。如果重叠不可避免,你可以使用透明颜色
5)散点图
何时使用散点图?
散点图显示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当数据量较大时,可以显示相关性。
如何设计?
- Y轴从0开始:
- 包括多组变量:使用大小和颜色添加变量
- 使用趋势线:趋势线可以显示趋势和相关性。
不超过两条趋势线:
6)气泡图
何时使用气泡图?
当你想要显示比较和排名时。
- 气泡散点图:显示附加变量
- 气泡图:可视化区域数据
如何设计?
确保文本标签清晰:
气泡大小应合适:
不要用奇怪的形状:
7)热图
什么时候用热图?
热图可以显示分类数据,使用强烈的颜色对比感来表示地理区域或数据列表。
如何设计?
- 使用简单的地图轮廓:清晰的轮廓会分散注意力。
- 选择适当的数据范围:数据范围应该在3到5组之间。超出范围的数据用+/-表示。
- 模式应该简单:
- 使用合适的颜色:强烈的颜色会导致视觉负担。使用单色,并调整阴影来区分区域更好。
这些是入门级数据可视化类型。你可以用这些基本图表,来正确而有意义地表达你的数据。
数据可视化的好处是直观地呈现大量数据。如果你的显示看起来很困难,你需要回去看看你是否使用了错误的数据表示,或包含了过多的逐字信息。
BI 可视化
报表工具产品更多介绍:www.finerepo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