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FineReport报表系统构建重庆江津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作者:finereport
浏览:5,455
发布时间:2022.11.7
注:此文为“帆软十年,项册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
这篇文章刚开始动笔的时候,恰逢刚接到卫生部专家即将来津对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一系中转项目的工作现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诚然我区的工作现况不便在此进行评说,但是,做为迎检的大头戏――“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以来都是困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老大难问题:各种让人眼花潦乱的考核指标、纷繁复杂的业务流程,再加上没有可以参考的工作模式以及各自为战的软件、平台,工作的开展难度和进展可见一斑。
虽然今年新年尹始就有安徽省怀远县被焦点访谈曝光的先例,但全国各地依然是我行我素,钱“用”光了、档案也“建”好了、群众却没有得到实惠。政府4000亿RMB最后换来的是什么呢?仅仅就是全国数亿蒙灰箱底的一坨坨废纸?2011年,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每年15元提高至25元,并且卫生部也认识到了目前全国各地存在档案利用率低下这一问题,因此在《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明确提出了“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应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这一要求。只是,这一项工作究竟应该由哪一级哪一家部门来实施,却仍然没有落实……
笔者认为,信息化是社区卫生改革的切入点,改革到什么深度,就要把信息化推进到什么深度,然而如此重要的工作,历经四年亦未能得到任何解决。虽然我们只是最基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但我们仍然觉得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来进行这项尝试。虽然,这场自下而上的改革,必然将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和阻挠,但是我们仍然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我区各级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方面的需求,让工作走上正轨、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一 政策背景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我国医疗卫和服务体系需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
卫生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工作的通知》中也强调:各重点联系城市要以重点人群和就诊服务对象为重点,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健康档案的管理。
可以看出,新医改吹响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号角,建立通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已被明确纳入新医改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要想得到群众认可与配合,我区就应将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当成新医改的重中之重,并且成为今明两年首当完成的基本任务之一。
二 行业背景
如今,有效应用信息化手段,在疾控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加快疾控信息化进程,已成为疾控机构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信息化手段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加快疾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已成为疾控机构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上级部门高喊信息化,却迟迟没有出台一个规范化的、具有可行性的一套信息化工作方案,让下级疾控无从参考、实施;同时,各省、市多是信奉拿来主义,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信息化重复建设及经费浪费现象及其严重,动辄上千万的经费支出,却见不到成效;而在基层,领导重视不足、资金溃乏、人员素质差、业务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亦是信息化建设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三 需求分析
在新医改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我区原有的耗资近百万元购买的仅具备单机功能的“全科医生工作站”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由于本身功能上的缺陷、无法与医院HIS、PACS/RIS、LIS等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档案更新不足。上百万档案蒙灰长眠于箱底,“死档”已成为目前我区健康档案现存的最大顽疾。
然而,除了沿海少数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均存在这一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里的每一次服务都依赖于数据和信息,在原有的条件限制下,这些数据的使用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受到了限制。如今,信息化已成为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命脉所在。
现在,要想推进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必须以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为着重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化、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现如今,信息做为医疗服务系统的命脉,对医疗团队来说,分享专业知识和为病人提供照顾已至关重要。而web报表软件FineReport具有这样的能力,让医疗专业工作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管理方面产生革命性的转化。
四 解决方案 系统涉及模块功能
由于我区目前各大医院均采用类似企业的业务实体方式运作,其内部信息系统均由各自选择的供应商,根据各自理解的业务流程,在不具备信息化标准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对医疗信息整合共享体系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依据新医改政策,在建立我区医疗信息共享体系时,必须以社区、乡镇为“网底”,以健康档案为中心,首先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标准化采集与集中管理,其次解决诸如患者身份唯一认证、合理流程利用、信息调阅安全性、信息变更一致性控制等一系统具体问题。再次,通过大医院与社区间建立合理有效的双向转诊信息机制,采集居民健康档案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最后,在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远程会诊”、“健康管理”、“检验检查中心”、“网上预约”等增值应用。
五 方案价值
对于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平台能够及时掌握本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与利用情况,调整相关资源;通过平台全面掌握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区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能够迅速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应急响应与决策。
对于居民:通过网上查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通过预约挂号,享受便捷的、全方位的疾病诊治;通过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等健康服务,增强居民的健康保障意识,极大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对于医疗机构:通过平台提供的双向转诊、代理检验、病历调阅等服务,平衡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设备、人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降低重复检查费用,减轻民众负担。
对于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平台,实现诸如标本配送、疫苗统一配送的信息化管理,使机构运营效率、机构效益得以明显改善。
六 系统展示
-
- 登录界面
“新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信息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要求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于、服从于医改,从而决定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必须摈弃原有单个业务驱动模式,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成为卫生信息化新的建设重点。
-
- 功能一览
“江津区疾病控制信息系统”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主要应用于全区镇(中心)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系统功能设计覆盖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慢病管理、健康体检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各个模块根据具体业务流程开发,围绕健康档案信息,逐步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实现主管部门对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指标的监控、提取、统计和应用,同时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日常公卫服务工作提供智能快速的记录、管理与督促提醒服务。
-
- 案例说明
实验室检测模块一览
基础信息动态填报
自动卫生学评价以及检测项目结果自动判断
“实验室检测模块”作为整个系统的信息支撑,是本项目工作第一个开发的功能模块。其功能包括:
1.基础信息动态填报:初级用户填报信息表单元格间数据逻辑关系丝丝入扣、层层关联,即简化操作,又保障了数据的正确性。
2.检测项目智能勾选:据了解,目前较为流行的检验软件均未实现通过填报基础信息自动生成检测检验项目并灵活增减。其原因在于检测项目指标较多、业务逻辑关联复杂,需求调研废时废力,各大软件厂家均不愿意涉足。目前,我区所开发的平台中虽暂时未能完全涵盖所有检验项目,但基本已经满足目前的使用需求。
3.实验室检测结果自动判断、智能生成卫生学评价:实验室结果填报模版根据初始填报用户填报数据,自动过滤出需要填报的检验项目,通过与后台标准值(纯数字、字母、中英文混编多种类型)进行比对自动判断是否全格并自动生成卫生学评价。
4.多维度统计表:包括各种财务报表(精确到各种项目)、指标即时查询报表、工作量任务查询等,能即时查询关心数据,领导一目了然、统计省时省力。
5.多级审核并自动生成电子签名等功能:各项数据均需通过三级审核方能得出最终报告并生成电子签名,从根本上解决了从前检测结果数据无质量保障的问题。
居民健康档案模块一览
完善的健康档案系统,严格按照卫生部2011规范制定
本模块涵盖居民基本信息、健康体检内容、体检信息、治疗情况、随访信息等内容,除了从常规途径建立健康档案,并且能从住院病历、电子门诊日志以及模块一中抽取相应数据整合成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同时,根据权限系统分配,各医疗单位可按属地管理原则,对各种途径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重点人群提供服药指导、电话随访等后续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全国各地纯粹为了“建档而建档”的问题,完美实现卫生部关于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的要求,对比其它省市购买或订制的成熟软件,除了目前因缺乏各方面的支持没有精力完善部分功能外,比之也毫不逊色。
报表工具产品更多介绍:www.finerepo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