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来就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专门出一篇新文章?
大概是因为一直有客户和读者问我们:BI数据分析工具和报表开发工具真的不是同一个东西吗?这两者之间究竟有啥区别?我们企业是不是只引入一款工具就行了?
BI=报表,这是相当错误的理解,但有这种错误观念也不怪大家,因为这两者都是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工具,两者的功能确实也有所重合,但在本质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本篇文章,我们会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和例子,帮助大家一次明白:BI和报表区别究竟在哪,对企业来说用处又有何不同,并为大家解答: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规划报表与BI建设。
一、入门:BI和报表区别在哪?
结论先行:BI和报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报表工具偏向数据展示,BI工具主打数据分析。
报表工具:侧重做复杂但固定的数据展示。
报表工具的诞生重点为了解决:“IT知道企业管理者与业务人员想要的报表样式,知道数据从哪里来,而业务提来的数据需求不常变化,只要展示出来就好”的问题,偏向“固定数据的展示”而在这个阶段内,数据的交互性较低。
BI工具:侧重让不懂编程技术的业务人员也能快速上手做数据分析,自行完成简单报表/数据仪表盘的制作。
解决业务(运营、财务人员等)和IT之间的“报表需求拉扯”,同时帮业务解决“我有一堆业务数据,我知道这数据有用,可我不知道怎么用”的问题,BI可以帮助他们去生成一些展示及指标体系,偏向“数据需求变化多且快,想带着问题去探索分”,这个阶段内,数据交互性较高。
二、进阶:对于企业来说,两者用处不同在哪?
以FineReport和FineBI为例,前者是报表平台工具,后者是BI工具。
对企业来说,可以用FineReport这类报表工具,搭建企业级的数据可视化平台,制作业务的各类复杂报表,例如企业固定的月报、季报和关键数据指标的统计、展示。
此类工具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录入(填报)、数据查询和数据展示(报表、可视化大屏),还有报表权限管理。
主要面向IT或者企业专门设置的报表开发人员,使用者需要一定的数据库知识。在这类报表工具的帮助下,IT人员能快速响应企业固定报表制作的需求。
复杂报表:
可视化大屏:
回到BI,对企业来说,则可以用FineBI这类BI工具,解决业务人员多且杂的数据分析需求,并借用BI的建立来梳理企业的数据资产。
主要功能有:简单报表、仪表盘、分析报告制作和自助数据分析。
相比报表,BI的侧重点在于基于问题导向的分析(销售数据、人员流失数据分析等),快速搭建各种业务模型(杜邦分析法、KANO模型、RFM模型等)。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数据处理量大,能够更直观地发现业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业务人员调整工作策略。
自助数据分析:
仪表盘:
举个例子:
如果用报表工具查看数据,那么领导可以明确知道当月总销售额、各个销售员的业绩和哪个产品卖得最好等,主要是通过统计已知数据,了解总体和细节。
如果用BI查看数据,领导不光可以知道销售额、销售员业绩,还可以基于这个看板,及其展示及衍生出的问题,进行更自由的探索分析,比如分地区、分产品分门店查看;还可以使用不同的图表(折线图、饼图、柱状图等)来获取不同视角下的结论,甚至还能对未来做出预测——产品A销量可观,预计10号之后库存枯竭,请及时备货。
对于企业来说,BI能提供更深度的分析和更智能的决策辅助,这是和报表的核心区别。
三、深挖: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建设报表与BI平台?
在明白BI和报表区别和用处后,企业又该如何正确建设报表与BI平台,充分发挥报表和BI的作用呢?
我们总结了三个阶段,帮助企业明确当前数据现状、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具体To do list。
阶段1:信息化建设阶段启动期,用业务系统让数据积累下来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阶段启动期,先要选择适合企业应用的各类业务系统,例如OA、ERP、MES等,将企业日常手工事务性繁重的工作转到业务系统工作,把数据系统化地储存起来,实现“数据资产的原始积累”。
阶段2:信息化建设阶段整合期,用报表平台整合打通数据
这个期间,大量业务系统已经上线,各业务系统数据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主要矛盾转变为“数据无法整合打通,形成数据孤岛”。
此时,建立一个能打通各业务系统的报表平台逐渐成为一个“硬性需求”。
企业在此阶段需要做好三方面事情:一是把核心业务系统数据逐步入仓,做整合;二是加大对数据治理的重视;三是基于1-2个跨流程和跨业务的场景,满足中高层领导的“看表需求”,打响“成功故事”,得到领导支持,方便后续信息化建设。
阶段3:信息化建设阶段升级期,用BI工具把数据利用起来
到了第三阶段,企业数据平台也日渐成熟,主要矛盾转变为“提升数据分析时效性,满足业务多且杂的数据分析需求,深挖数据价值。”
企业此时就可以上BI,开始让业务人员去学着做数据分析,因为只有业务人员最懂业务,最能让已有的业务数据发挥价值。这时候也是BI开始发挥作用的阶段,即从管理层层面为企业提供管理依据、提升业务分析效率,从IT层面整合企业数据资产,同时给予业务人员更多分析数据的机会。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讲明了BI工具和报表工具的区别,并明确了企业在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必纠结于概念,因为无论是报表还是BI工具,都是为企业和人服务的,选择适合企业所处数据阶段的工具就是最好的。
报表工具适合正处于信息化建设阶段的企业,侧重于复杂固定数据的展示,使用人员是有SQL基础的IT人员,有一定学习成本。
BI工具是大数据分析工具,适合处于信息化建设阶段后期,数字化转型初期的企业,侧重于数据的探索分析过程,使用人员是企业内的业务人员/管理层,学习成本低,易上手。
因此,做数据展现,日常运作的企业报表系统建议用FineReport这类报表工具。如果做长期战略决策,侧重数据探索分析建议用FineBI这类BI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