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TwitterLineHatena

實際上相當多同學頂著「數據分析師」的頭銜,乾的卻是數據分析專員的活。專員=磚員,基本上每天都在辛苦的搬磚,不是搬SQL就是搬EXCEL。雖然看起來也是在處理數據,然而跟「分析」沒有一毛錢關係,也沒有升職機會。跳槽面試,卻沒有真正做過一個數據分析項目,建模不懂,業務不明,甚是辛苦。

對於這些從事基層工作的表哥表姐,SQL哥SQL姐來說,積累項目經驗非常重要。因為想升職,拼的不是自己會不會寫程式碼,而是自己能獨立解決什麼問題。無論是偏業務向的輸出報告、分析建議;還是偏技術向的輸出數據產品、建立數據模型,都是非常珍貴的經驗,可以真正的幫助自己升職加薪。

「表哥表姐」如何從0到1,入門數據分析?

難點是:搬磚的永遠見不到設計師的圖紙。對於做基礎數據開發的SQL哥們,永遠是一問三不知:不知道為什麼跑這個數,不知道跑了用到哪裡,不知道用了有什麼結果。每天都在做人肉BI。接了需求還要反反覆復修改。每天光處理這些都下不了班了,還哪有時間思考。

對於做基礎數據分析的表哥們來說。也是疑惑重重:不知道數據怎麼來,不知道分析了有啥用。每天對著銷量、活躍率等等幾個簡單的數據發獃。還經常被批:「你這都不是分析,做分析要有深度,自己多想想」我想啥啊?o(╯□╰)o

第一步:找到內部盟友

朋友可以自己找,老大只能靠命好。在職場遇到一個肯耐心教導自己的老大,跟中彩票的幾率差不多。但是朋友卻是隨時隨地可以交的。有三類人可以很容易建立關係:大家同一批進公司,一起參加新員工培訓的;大家一起做項目加班,吃宵夜一起罵傻逼領導的;大家都還年輕沒結婚,下班不用急著回家吃飯的。即使沒有這三種關係,也能通過積极參加活動,在團建的時候幫大家燒雞翅,唱K的時候幫大家倒酒搞好關係。為什麼要搞關係?因為想提高自己,我們得麻煩人家。

第二步:跑通三大流程

本質上看,基層的同學的問題不是知識少,而是見識淺。沒有見過高級的方法,深度的分析,也不了解業務到底有什麼需求。這不是靠看書能獲得的。因為沒有一本書能教你21天速成。比如如何在缺少用戶ID的情況下建立分析模型?如何評估電商渠道VS實體渠道的經營效益?除非你的leader願意花心思寫分析說明書,單純的看方法論,在工作中無法落地,看了還是會忘。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同學很刻苦的上網學習,卻感覺學了沒啥用處,學的東西離工作很遠的原因。

想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就得跑通自己公司的三大流程。組織流、業務流、數據流。
組織流:部分架構、分工、基本職能。了解了組織流,能知道到底是誰在幹什麼活,才知道誰關心什麼數據。
業務流:從產品生產到賣給用戶,需要做哪些工作,在什麼渠道賣,依什麼定價,做什麼事情。
了解業務流,才知道為什麼業務部門關心數據,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數據。
數據流:數據在哪些系統產生,存在哪裡,有什麼欄位。知道了數據流,才能知道到底分析有什麼素材,沒有米下鍋,飯也沒得煮了。理解三大流程,是發現工作意義,把日常工作升級為項目的關鍵。

第三步:思考數據意義

數據分析也是一個項目,是有目標、有方法、有步驟、有結論的工作。很多情況下,大家做的報表是有方法和步驟的,缺的是目標和結論。因此了解三大流程以後,就可以進一步思考:「到底我日常工作是為了什麼」「到底我日常工作起了什麼效果」。也可以主動和需求部門溝通,獲取信息。

溝通包括正面溝通和側面了解兩部分。正面溝通,比如在接取數需求、接專題分析需求的時候直接問:「取數背景是什麼,取數用途是什麼」可以直接向領導請教:「常規日報是怎麼使用的?為什麼看這幾個維度」。如果沒人理會(這是常見的事)就側面了解。

側面了解,第一步先看:是哪個部門哪個組提的需求。然後記錄下來,以待日後觀察,他們組負責的工作是否上線活動,發布了改版公告。他們組對應的數據指標是否有了變化。這樣可以側面反推:他們看了數據做了什麼事情。第二步,可以找熟人聊天,了解他們最近關心的問題,是否和自己判斷的一致。第三步,先百度業務部門關心的問題,看看有哪些原因,是否可以從數據上反應,假設一下通過哪些。第四步,把自己的假設與業務們的小夥伴們交流,看看是否合理。

實際上,打探情報,交流想法是高級數據分析師,數據分析部門主管們的必備技能。做的好的部門主管們不但自己內部情報要打聽,也會主動走訪競爭對手的門店、網站、收集活動信息,反推對方的數據情況。這樣才能做到,在和業務部門交流的時候思如泉湧,點子源源不絕。才顯得做分析的經驗積累很深厚。

第四步:提升數據價值

理論上,做好第三步,你已經能面對面試官對答如流:「我參與XX專題分析,分析後發現用XX方法可以提升促銷效率,下次活動中業務部門採取了對應方法,提升效益30%以上」。是滴,雖然是自己補完的全過程,但是都是基於真實數據真實經驗,不會有什麼破綻的。到這裡你已經為自己準備了一個項目經驗。但是還可以做的更好,因為我們想加薪,還是得用上一些更複雜的方法的。

大部分時候,限制模型使用的不是我們不懂演算法,而是壓根沒數據。或者很多公司沒有點對點推送的平台,行銷只能地毯式轟炸。這時候談何精準,用何模型?但這不影響我們自己聯繫。這裡就要用上我們對數據流的了解。比如我們在網上看到一個精準行銷模型的文章。那麼他用了什麼數據?為什麼我們的公司沒有這個數據?如果要採集需要什麼方法?需要花多少錢?他的行銷落地在什麼平台?為什麼我們不具備這種平台?如果想做可以怎麼做?反覆問自己四五次,把可以落地的部分練手一下,思考的深度就有了。

這樣面試的時候,可以自信的說:「為了提高分析深度,自學了XXX模型,但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局限於XX限制,沒有得到效果,但如果給XXX條件的話,就可以落地」。——這樣才是企業所需要的數據分析師,才能對得起月薪1W+的工資。

文:陳老師
源:接地氣學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按讚,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

熱門文章推薦

立即試用,可獲取更多 報表範本和案例

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