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TwitterLineHatena

文 | 帆軟數據應用研究院 水手哥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多數企業的BI系統和分析平台建設之路並不平坦:

  • 一是對自身的環境和需求認識不足,不能抓住重點,導致成效產出不高;
  • 二是眼光只放在當前,未能考慮以後的變化,導致BI系統建設不能有序延展和響應需求;
  • 三是經驗和水平不足,難以駕馭BI系統建設路線圖,導致走了不少彎路甚至回頭路。

對此Gartner推出了BI成熟度模型,幫助企業應用「ITScore for BI and Analytics」進行成熟度評估,明確自己當前的特徵,所處階段,以及採取哪些步驟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讓企業的BI系統和數據分析平台建設有路可循,有法可依。

Gartner BI成熟度模型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

1、不知道階段(Unaware)

在不知道階段,企業沒有BI數位化,所有分析都是基於excel進行,數據分析也都是臨時的,沒有完整的數據分析策略和體系。該階段問題也非常明顯,需要進行重複的報表製作,多次加工,人力成本高居不下,時效性差,做出來的報表也可能沒用,或者數據就是錯的卻無法校驗,種種問題讓數據化決策稱為空談。

2、投機階段(Opportunistic)

在投機階段,業務部門追求自己的BI系統和分析計劃,自己對數據分析負責。企業內部存在多個業務系統,如CRM系統、ERP系統、BPM系統等,業務系統中多少內置著一些報表和分析頁面。

但是,每個系統的關聯性並不強,數據煙囪和數據孤島問題一直存在,業務部門很難做整體的、全局的數據分析,各個部門的數據、指標甚至衝突。

為了做報表,做分析,業務部門可能單獨採用一些資料集成、中間資料庫和分析工具,最終導致企業存在多個分散儲存在不同地方的源資料庫、BI系統平台、儀表板等。雖然這種模式可以滿足業務部門的一部分需求,但知識不能共享,優秀專案難以推廣以解決其他用途,企業仍然處於規模經濟較低的狀態。

3、標準化階段(Standards)

在標準化階段,人力、流程和技術在企業中協調發展,數據可以支援用戶做數據分析決策,組織開始轉向共享服務,確定技術標準。這個階段,企業還具備有業務部門、IT部門和數據分析師組成的BI能力中心(BICC),以分享知識,提高業務系統或資料使用的一致性。業務部門和IT部門共同建設相關業務的分析、分享系統,至少有一位高級管理人員,成為業務數據分析的專家。技術標準開始出現,包括IT基礎建設、資料倉庫和BI系統。企業首次通過改進配合流程和技術標準化,降低BI和分析工作的總體成本,但是,此階段的BI和分析系統的適應性仍然很低,企業尚未出現規模經濟效應,管理者對其他流程的洞察力仍然不足。

4、企業級階段(Enterprise)

在企業級階段,企業以績效為導向,企業營運和分析指標體系已經十分完善,具有一致性和穩定性,資訊長等在企業的決策流程鏈條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層管理人員對BI系統建設給予更多的人力和財力支援。此階段,公司中高低層均可以藉助BI和分析系統做報表、做數據分析。雖然BI和分析系統變的更加高效,但是使用增長,成本依然很高,企業必須確保不同領域都有高水平人才,適當支援每個業務部門對新技術和新模型的應用。

5、變革型階段(Transformative)

在變革型階段,BI系統和分析系統已經成為企業和IT部門共同運作的戰略舉措,並得到企業最高層次的支援和管理,企業將數位化視為戰略資產,利用商業智慧BI和分析來創造收益、提高運營效率,為客戶提供一流的服務。企業績效指標框架擴展到相關的合作夥伴與客戶,所有利益相關者都使用BI和分析系統響應多變的業務分析需求,並進行變革性的決策。在此階段,BI和分析系統有著非常強大的靈活性,可以讓用戶進行多樣的自助分析、預測性和規範性分析。

總結來看,不同階段的的特徵如下:
你的BI系統應用處於什麼階段?解讀Gartner BI成熟度模型

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
你的BI系統應用處於什麼階段?解讀Gartner BI成熟度模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按讚,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

熱門文章推薦

立即試用,可獲取更多 報表範本和案例

免費試用